發布時間:2012-11-23 瀏覽量:0次
佛山市經信局統計數據顯示,1- 8月,佛山33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0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紡織服裝、金屬加工業,分別下降57.2%和5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899家,同比增247家,虧損面為14.23%,較去年擴大4.51個百分點;虧損額20.98億,同比增54.2%。
開欄語:佛山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數據,甚至跌破了佛山市市長劉悅倫的預期。寄厚望于第三季度“崛起”的佛山,GDP前三季度仍然只有7.3%。2008年至2009年期間,佛山經濟增速領跑珠三角,成為金融危機突圍典型。今年的佛山企業生存狀況到底如何?制造業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南方都市報佛山新聞部記者本月連續走訪紡織、五金、陶瓷、機械裝備等產業,形成佛山企業生存狀況報告。
報告將分別從訂單、資金鏈、企業生存狀況調查統計、成功經驗四個角度,揭示佛山企業目前的真實處境,通過鮮活的成功案例啟發佛山制造如何危中尋機、實現“寒冬花開”。
對于只有400平方米廠房的五金加工業老板阿峰來說,沒有訂單就意味著賺不到錢。
“今年和去年相比工廠大約少了2/5的訂單。能活下來就不錯了。”阿峰只能感嘆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工廠在禪城區文華路和魁奇路交界處,這里有著一大批小的五金加工制造廠。記者近日采訪他時,阿峰的工廠略顯冷清,4名工人正將鋼材加工成護欄。往年加班到十點的繁忙景象不再。
在佛山傳統的五金、陶瓷、紡織、機械裝備等行業,顯現出今年佛山制造走入了真正的“寒冬”,即使在過去制造業訂單的旺季第三季度,佛山的制造業也未整體擺脫低迷的局面。來自市經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1-8月,在全市33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0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降幅靠前的是紡織服裝、金屬加工業,分別同比下降57.2%和5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899家,來源中國陶瓷新聞網同比增加了247家,虧損面為14.23%,較去年同期擴大了4.51個百分點;虧損額20 .98億元,同比增長54.2%。
由房地產低迷帶來的關聯產業陶瓷、五金等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由歐美市場消費低迷引發的外貿困局,正一步一步侵蝕著珠三角制造業基地佛山的大大小小企業。
第一波:被房地產綁架的陶瓷“房地產大客戶,基本都不拿貨了”
在2011年陶瓷行業還在為歐盟對華陶瓷反傾銷是否引發企業倒閉爭論時,蒙娜麗莎陶瓷董事張旗康就開始密切關注國內房地產調控的一舉一動。
在去年下半年樓市“限購令”向二線城市推行,銀行減少房地產投資貸款后,張旗康意識到蒙娜麗莎今年的策略要做出重大調整。在年初,這家佛山知名的陶瓷品牌企業和很多企業一樣紛紛減少生產線,調低對今年市場銷售的預期。
“我們訂單量是增長的,但公司利潤卻是下降的。”張旗康坦承,在房地產低迷的形勢下,國內陶瓷企業為了爭得一份訂單往往不惜使用“低價”傾銷的常用策略,迫使一些大企業不得不加入價格戰。
動輒幾千萬的房地產工程訂單在今年顯得較為稀疏。“9月感受最明顯,我們在河南、河北、山東片區的房地產大客戶,基本都不拿貨了,很多項目放緩了工期,資金緊張。”張宏智是佛山一家二線陶瓷品牌企業的銷售負責人,即使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這家企業也沒陷入如此困境。
往年不斷在外奔波跑客戶的張宏智現在有的是閑情,那些常年碰不到面的銷售部同事現在在參加銷售提升培訓。房地產嚴控下的低迷向陶瓷行業傳導的周期一般在半年后會明顯顯現。張旗康的預期沒有錯,陶企下半年普遍出現了訂單荒。
石灣沙崗陶瓷批發市場是佛山最集中的陶瓷批發市場之一。本月,記者來到平時大貨車擁擠不堪的市場,只有偶爾幾輛中型貨車裝貨,三輪車師傅聚在一旁,打牌度日。“我以為去年生意不好,今年下半年會好一點,但現在比去年還差。”沙崗市場宏滿陶瓷批發部負責人抱怨,相比去年訂單下滑至少一半,裝卸工人沒活,另謀生路了。
一家名為華昌倉庫的門店負責人廖先生告訴記者,第三季度除了偶爾來自臺山、湛江、陽江等周邊地區的零星批發訂單。“原來車來了,要的貨一次可以裝滿整個車廂,但是現在車要等三四天才能裝滿,司機為了節省生活開支,有的都睡在車里。”廖先生說,長途貨車司機一般車裝滿貨走才有得賺。而他的倉庫上半年擠壓的貨都沒清理完。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負責人藍衛兵則透露,佛山一半以上的陶瓷企業由于庫存增加,紛紛提早關窯,全部窯爐關閉的企業約占15%。訂單急劇下滑,一些企業倒閉了。今年8月,佛山市金莎玉瓷業有限公司悄然倒閉,老板“跑路”的消息讓陶瓷行業噤若寒蟬。“金莎玉”成立僅兩三年,去年總部遷入陶瓷總部基地。有報道稱,該公司早在今年3月份就停發工資。
房地產低迷引發的多米骨牌效應在佛山陶瓷業仍在持續。藍衛兵表示,一些給陶瓷品牌代工的私拋廠悄悄關門、倒閉的事件時有發生,只是企業并不出名、處事低調,才鮮被媒體披露。
張旗康認為,佛山陶企最怕的是國內市場塌陷,內銷占據大部分企業業務的80%,由房地產傳導而來的沖擊才是真正讓陶瓷企業傷經斷骨的寒冬。佛山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陶瓷、家具、鋁材、家電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低迷。從事五金加工的阿峰認為,限購導致房地產不景氣,在五金行業從事護欄,鐵門、窗戶生產的企業訂單普遍下滑。“開廠賺了錢的人不愿意投錢擴大生產,也不會再投錢改良技術,而是把錢投入房地產,等房地產升值,2008年前后,買套房子放一年能賺幾十萬,但錢都砸在房地產項目里,加上通貨膨脹,老板哪來錢投資工廠。”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家具企業銷售同比普遍下滑4成,佛山情況稍好點。”佛山家具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褚福戰說,家具生意差,往年車水馬龍的325國道也不經常堵塞了。
第二波:機械企業庫存到明年都難消化“訂單下滑30%,比2008年更嚴重”
投在房地產的制造業資本難以抽身,擴大再生產就懸空。如果說陶瓷、家具、五金等行業承受的是經濟低迷的第一波,那么機械裝備行業處在產業鏈的上游,在今年下半年同樣倍感訂單大幅減少的寒意。
佛山機械裝備依托家具、陶瓷、注塑、家電等行業蓬勃發展至今,產值去年超過3900億,是佛山名符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但在今年卻遭遇訂單滑鐵盧。“就連印度的陶瓷企業窯爐都出現了停產,佛山陶瓷機械裝備企業的日子就更難過了。”佛山市奧肯機械董事長趙秋生說,一些陶瓷貼牌生產企業悄然倒閉,讓上游賣設備的企業也加倍小心。
而由于陶瓷市場低迷,現在陶瓷企業明顯延長了支付機械企業貨款的周期。“從原來的3到4個月回款,到現在半年才回款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一年半。”趙秋生說,公司不得不謹慎面對每一個不可多得的訂單,因為如果一旦買方資金鏈斷裂,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設備將只能收回訂金。
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秘書長吳志平透露,今年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增幅明顯緩慢,由于生產企業普遍減少了擴產的需求,機械裝備訂單在第三季度下滑明顯。“部分企業訂單甚至下滑了一半,很多企業采取裁員、縮小生產規模的方式來過冬。”
從2008年至2010年,佛山市的機械裝備行業以20%的平均增幅增長,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機械產品庫存積壓嚴重,讓機械裝備企業老板憂心。
“現在誰還敢多生產機器?放在倉庫里的庫存估計到明年上半年都難以消化完。今年很多機械廠員工估計都會提前放假了。”佛山市大鐵數控機械有限公司馮經理向記者訴苦,佛山的機械企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廠房多為租賃,向銀行貸款非常難。今年的“寒冬”只能靠自己過去多年的資金積累自救。
中南機械有限公司是省重點機械裝備企業,其生產的大型低速柴油機共軌供油系統、電控供油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不僅為船用柴油機廠配套,還實現了出口。但即使是這樣具有高技術門檻、訂單長期趨于穩定和增長的企業,同樣遭遇到訂單荒。
“訂單總量與去年相比下滑了30%以上,甚至比2008年經濟危機時更為嚴重,盈利也隨之下降不少。”中南機械副總經理陳運濤對南都記者表示,今年國內船舶業的低迷也連累了公司的業績。
從2004年到2010年,國內造船業曾經有過六年的輝煌。但在全球貿易疲軟、國際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的大環境下,中國船舶業也無可避免地走向了低谷。而廣東省現有的船舶配套企業,近1/4在佛山市,其中包括中南機械在內的20多家配套企業今年訂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中南機械的上游鋼鐵供應企業在這個時候也跳出來發難,要求公司改變過去訂金下單的慣例,直接采用現金交易。“供應商多是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他們也是有困難,所以我們會溝通解決。”陳運濤無奈地表示。
第三波:外貿零星訂單引發企業價格戰“一季度20年來最差,訂單下滑100%”
今年10月,在佛山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陶瓷及衛浴博覽交易會上,廣東興輝陶瓷集團國際貿易部總經理廖丹聽到一位分管陶瓷銷售的老友消息:有一位印度來的客商居然向企業下了一個“110平方米”陶瓷的訂單。這讓從事了10多年外貿生意的她苦笑不得。
為了搶到國外零星的訂單,佛山的陶瓷企業不得不在價格上大打出手。”東南亞(東南亞裝修效果圖)市場需要的陶瓷產品比較低檔,即便如此國內企業為搶訂單報價比國內普遍低很多,為了清理庫存不惜低于成本價銷售。“新明珠陶瓷集團東南亞區出口負責人陳朝昭表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潛在的陶瓷市場成了今年陶瓷出口的熱門。
佛山陶瓷企業低價傾銷帶來的后果顯然沒有得到警示。去年佛山陶瓷出口的重點區域歐盟對華陶瓷實施反傾銷,大量佛山中小型陶企因沒有應訴將被征69.7%關稅。隨后巴西、阿根廷等國相繼對華陶瓷采取貿易壁壘政策。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陶瓷出口整體增長10%,增速放緩。而9~10月,增幅進一步收窄,歐洲出口更銳減20%以上。
陶瓷如此,紡織服裝受到外貿的沖擊更大。在張槎塱寶中路,佛山最大的服裝生產企業之一光大服裝有限公司廠房機器轟鳴。
但在一旁的董事長譚明礦感嘆:“苦撐了了大半年,現在總算是有所好轉了。”對于紡織行業來說,每年的年尾和年頭的春節以后,都是生產的旺季。然而今年的第一季度,訂單卻出現了工廠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下滑。“我辦廠有20年了,今年第一季度是20年來最差的一年,訂單比去年同期整整下滑了100%。”譚明礦說。
光大針織絕大部分的服裝都是外銷,沒有訂單讓這家大型服裝生產企業的管理者十分憂慮。但是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光大的訂單依舊持續下降。譚明礦覺得不能這樣坐以待斃。于是光大進行了流水線升級,并加大拓展客戶,終于在第三季度有所好轉。
譚明礦透露,整個前三季度,訂單比去年下滑了約10%。目前,由于年底服裝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光大陸續接到了一些歐美的訂單,加上一些意大利的訂單,第四季度總體能和去年持平。
“今年的產出能穩住和去年差不多就不錯了。”佛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表示,今年上半年,整個佛山紡織行業出口都處于負增長狀態,尤其是一月,訂單與產量都下降得特別厲害。
“從下半年開始,才逐漸有所回暖。1-8月,佛山的紡織業總產出比去年同期只增長了不到2個百分點,出口則負增長了約2個百分點。”吳浩亮表示,除了經濟不景氣,今年國家加大儲棉,棉價出現倒掛情況(國內棉價高于國際平均棉價),也是出口下降的一個原因。對于今年僅剩的兩個月,雖然圣誕、春節等服裝消費旺季即將到來,但吳浩亮卻并不樂觀。“能持平就不錯了。”
“現在雖然訂單是滿的,但基本都沒什么大單,都是1萬件以下的中、小訂單。大訂單一是少,二是我們也不敢接,會虧本。”譚明礦表示,由于今年國際形勢整體不好,人們的消費欲不強,導致訂單的價格也大幅降低,利潤空間被擠壓得接近成本。
從經濟寒冬之地的歐美吹來的訂單挽救了光大這家老牌服裝企業。但是佛山的外貿整體水平明顯放緩。2012年1至9月佛山市進出口貿易總值為4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5%,低于廣東省6 .1%的增長幅度。空調、紡織、鋁材、電子計算機及零部件等商品均處于負增長狀態:前八月空調、紡織、鋁材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7.2%、1.4%、1%。
在這樣低迷的經濟形勢中,面對訂單銳減,利潤下滑,佛山五金、陶瓷、紡織、機械裝備等行業企業都在謀求突圍,找到破解困境之道。寒風凜冽,制造業的春天何時到來?
數說“寒冬”
2012年1至9月佛山市進出口貿易總值為4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5%,低于廣東省6 .1%的增長幅度。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負責人藍衛兵則透露,佛山一半以上的陶瓷企業由于庫存增加,紛紛提早關窯,全部窯爐關閉的企業約占15%。
“從下半年開始,才逐漸有所回暖。1-8月,佛山的紡織業總產出比去年同期只增長了不到2個百分點,出口則負增長了約2個百分點。”佛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