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8-08 瀏覽量:0次
家居電商利潤不超6% 賠本賺吆喝?
日前,TATA木門董事長吳晨曦在微博上發了一條信息“TATA木門的電子商務的業務版塊,是今年增幅最大的部分,但的確是不賺錢啊!賣價底,成本高,中間還被網絡平臺吃走一塊,就落一個銷售額好看了”,微博一經發出就引起了業內極大的討論。
家居電商真的不賺錢嗎?如果不賺錢,為何眾多家居企業依然在爭先恐后的涌入電商行業?帶著疑問,搜狐家居記者采訪了眾多試水電商的家居企業。記者采訪了解到,“不賺錢”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企業的“電商之痛”,目前多數企業電商利潤幾乎都只有4~6個點,與傳統渠道獲得的利潤相比相差大約2.5倍,若成本控制治不好,不小心就會賠錢。
家居電商利潤低 眾企業感嘆“不賺錢”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80%以上的家居企業高度關注電商,60%以上制造企業正在規劃實施,但僅有5%的企業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守正伙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潘守正告訴記者,目前家居電商領域,除了沙集淘寶村、樂從掃尾貨淘品牌中有部分賺錢外,其他為大眾所熟知的家居電商幾乎都不賺錢。
Padoor派的門是國內知名木門品牌TATA打造的一個電商子品牌,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上線銷售。派的門上市后便在全國迅速發展,目前在20多個城市開有線下體驗店,安裝服務網點也遍布了全國近500個城市。論布局,派的門已經具備相當大的規模,但據派的門北京市場運營負責人李青春介紹,派的門北京地區的月均銷售大約為100萬,即1000多樘門,“目前每套門的利潤大約為6個點左右,而同類型的木門線下渠道銷售的利潤大約為10個點”,中間的差別不言而喻。
同樣作為家居電商品牌的林氏木業,可謂是中國家居電商領域的一個傳奇。從創業時一間屋子、兩臺電腦、兩萬元啟動資金,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擁有3000多平米的倉庫,20多個送貨工人,每個月訂單基本穩定在1000件,月銷售額也穩定在2000—3000萬的電商品牌。但林氏木業CEO林佐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依然感嘆電商競爭壓力太大,“如何在數量龐大的家具網上中突出重圍?目前的辦法就是拉低產品的售價,我們的利潤大概為3~5個點”。林佐義指出,同類產品線下渠道銷售的利潤大概為8~15個點,“電商的確沒有大家想的那么賺錢”。
為了全力進軍電商,科寶于2011年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雖然科寶的決心很堅定,但觸電之路卻并沒有想象中平穩。據科寶博洛尼新媒體中心總監王雷介紹,科寶試水電商目前主要集中在淘寶平臺上,一個月大概銷售300多套櫥柜,月回款約為300萬,每套櫥柜的利潤大概為3~5個點。王雷感嘆,“科寶電商目前的情況屬于不虧損,少有微利”。
曲美作為家居電商領域家喻戶曉的品牌,其總經理吳娜妮則告訴記者,曲美電商的利潤很低,毛利潤大約為30%左右,與傳統渠道45%的毛利潤相比相差甚遠。
成本壓力大、無序競爭被指“不賺錢”原因
事出必有因。電商大潮下,家電、服裝、化妝品、電子產品等行業無不叱咤風云,但同樣作為消費類的家居行業為何在觸電后“如此受傷”?記者采訪獲悉,成本壓力大、競爭激烈、規模太小、模式不適合是導致目前家居電商不賺錢的主要原因。
早在2011年年底,國內知名垂直類電商網樂淘網CEO畢勝就發表了“電子商務就是騙局的演講”。畢勝稱,電商的成本高于線下渠道成本大約20%—30%,畢勝算了一筆賬,物流成本和倉儲成本加起來大約占比為20%,電話訂單1%,服務器及機房成本4%,人員管理成本10%,流量獲取成本10%,包裝成本1%,各項成本加起來差不多50%,“如果你賣的產品毛利有30%,那么減去以上50%的成本,就是負20%,電商真的是一個賺不了錢的行業”。
科寶博洛尼新媒體中心總監王雷也指出,成本壓力太大是現階段家居電商不賺錢的最直接原因,主要包括流量獲取成本和人力成本。王雷指出,以一套銷售價為10000元的櫥柜為例,扣除獲取單個簽單客戶的500元流量成本、再加上人工成本、設計成本、物流成本、包裝成本等等,最后剩下的利潤差不多也就500元。
據派的門負責人李青春介紹,TATA在派的門上投入了5000萬元,其中廠房和設備共投入3600萬元,占據總投資52%的比例。以目前月均銷售100萬的速度算,預計需要2年的時間收回成本。但對于派的門的未來,李青春并不擔心,“品牌成長初期,規模畢竟還太小,等后期規模擴大了,單位生產效率自然會提升,單位成本也會隨之下降,利潤也將隨之上升”。
除了成本壓力大、規模太小等因素外,競爭無序也是導致家居電商不賺錢的主要原因。林氏木業CEO林佐義指出,目前中低端市場品牌太多太雜,互聯網的無界限和透明化也導致了激烈的價格戰,再加上多數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并不高,追求的多為“高性價比”。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想發展需拉低產品價位、以量取勝,利潤也因此縮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家居業到目前為止仍舊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行業發展的電商模式,這也導致家居電商不賺錢的一大原因。“盡管人人都在談O2O模式,其實這個模式并不是家居電商賺錢的‘制勝法寶’”。
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是多數企業破局的主要思路
家居電商“不賺錢”,并非品牌企業謙虛,而是不爭的事實。那么,企業應該如何來改變這一現狀?
“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壓力”,這是很多企業的主要思路。業內透露,現階段的家居企業做電商基本都是為了市場占有率,后續肯定是要往規模化方向發展,一旦產品規模化相應,生產成本、平臺費用、管理費用都會隨之降低。但對于家居企業的作法,樂淘網CEO畢勝卻給出了極大的質疑,“假設規模做到很大很大,物流成本可以平攤到6%、倉儲成本可以平攤到4%、市場成本可以平攤到5%,種種加起來能剩下2個點的利潤就不錯了”。
除了規模化以外,業內指出的另一個辦法就是“走品牌化電商之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業內指出,家居電商還處于起步階段,多數企業依附的是淘寶網等電商平臺,與線下傳統渠道并沒有本質性的區別。而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度,除了展開以促銷為主的營銷模式外,就是大量購買平臺廣告,這些都嚴重的削弱了企業的利潤,“品牌化之路或將遏制這一惡性競爭現象”。
“提升服務”是另一個主要辦法。業內指出,退款現象是家居電商遭遇的一大難題,據監控數據顯示,淘寶網上全友家居30天的退款總數為749次,林氏木業的退款綜述為695次。業內指出,“退款數與成交額成反比關系,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提升物流服務、安裝服務等”。
下一篇:衛浴品牌競爭進入“后差異化”時代